铜陵市志

发布时间:2020-04-08 来源: 浏览次数:3221

序言

      决泱中华大地,五千年文明历史,孕育造就了中国古铜都铜陵。早在商周时期,我们勤劳智慧的先民,便在这块热士上开据矿山,治铜铸器,创造出璀璨的青铜文化。春秋以降,铜陵地区一直是我国重要的铜产地。西汉时期,开始铸钱;及至唐宋,又成为我国四大铸钱中心之ー。元、明、清初,仍有小规模采冶活动。铜陵的矿冶历史迄今已有三千多年。

      铜陵面临万里长江,背倚皖南腹地,交通便利,地阜物华,素有“八宝俱全”之誉,又以“江南鱼米之乡”著称。尤其是矿产资源,矿种甚多,储量丰富,铜、硫、金、石灰石等,不仅名列安徽前茅,而且在全国也占有重要地位;铁、煤、大理石,膨润土以及与铜矿伴生的钻、铋、钒、钼、锗等稀有金属,在安徽也占有重要位置,实乃“百宝之地”。境内又多名山胜水,景色绝佳,处于以黄山、九华山为中心的皖南旅游风景区。是故,唐代大诗人李白到此壮游,情有独钟,不禁抒发出“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的由衷赞叹;嗣后,历代墨客名流纷至沓来,多有吟咏。

      然而,在经济技术落后的旧中国,封建统治阶级昏庸无道,内忧外患迭起,铜陵地区民生凋蔽,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清朝末年,英帝国主义勢力入侵铜陵,撰取铜官山矿权。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侵占铜陵,对铜官山矿区进行掠夺性开采。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派员接收,实为“劫收”,导致矿山荒废,民不聊生。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共产党人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官”ー任,造福一方,率领铜陵人民艰苦创业,开拓奋进,古老的矿山焕发出青春活力,一座崭新的工矿城市在昔日的荒山野岭迅速蠅起,铜陵人民迎来了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的盛世。

       盛世修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治安定团结,经济莲勃发展为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铜陵历史悠久,又很年轻,195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建市,历史上只编修过铜陵县志。对于编修第一部《铜陵市志》,中共铜陵市委、市入民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全市各部门、各单位闻风而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热情帮助,为编修市志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和资料来源。同时,又一直得到省地方志办公室領导、专家的悉心指导,各兄第市有关专家、学者的得力指教。在此基础上,我们市地方志办公室集全市数百名专兼职修志人员的智慧和力量,大題探索,小心求证,钩玄提要,求实存真,经过十年寒暑,辛勤笔耕几易其稿,反复推敲,在务求保证志书质量的前提下,终于完成了这部市情百科全书。在此,我谨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本书编纂出版的专家及各界人士,向默默无闻、尽心敬业的编辑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铜陵市志》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重在详今略古,忠实地、系统地、全面地记述本市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老子日:“多则感,少则得。”意在提纲举目,提炼精华。陆游曰:“天机云锦用在我,剪截妙处非刀尺。”意在取會得当,妙趣天成。本书力求通过选择资料,合理运用真实可靠的资料,既要再现历史的辉煌,更要记述当今的伟业;既要反映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方方面面,更要运用资料说明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通过记述新旧社会两重天,无疑揭示出一个历史的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放中国;记述党的十ー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巨大变化,无疑又揭示出一个历史的结论:只有改革开放,才是振兴中华、富国富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蓝图的必由之路。

      编修铜陵市志,自在“资政、教育、存史、交流”,使之成为有利于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主义的一代新志,成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地方特点、时代特征的市情大全。《铜陵市志》的付梓问世,不仅为全市各级领导机关进行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和科学依据,为对全市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优良传统教育提供了极好的乡土教材,而且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一件“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的盛事,其意义十分深远。

 

Copyright © 2010-2016 www.tlli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铜陵市铜官区图书馆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 :皖ICP备2020018015号-1   技术支持:安徽众讯科技